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发帖

《周易》的忧患意识

《周易》这部书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,其本身就是产生在“忧患”之中,它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贯穿着《周易》的始终。《周易》中的忧患意识,在当今社会对于我们安身、保家、保国,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文章根据喜马拉雅特约易经、黄帝内经主讲【张成老师】《易经前世今生》整理而成。已获转载授权。
商朝末年,殷纣王把周文王姬昌囚在羑里,周文王怀着满腔的忧患作出了《周易》。“作易者,其有忧患乎?”(周易《系辞·下》)最终作为胜利者的周文王及其后代,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,而从泱泱大国商朝灭亡中认真总结经验,从而忧虑周朝是否会重蹈覆辙?《系辞·下》曰:“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意思是说,君子居安不忘危险,生存不忘灭亡,处治世而不忘祸乱。“居安思危”,这个经常被人们谈起的成语也就是发源于此。忧患意识,没有时间限制,也没有特定对象,适用于各个阶层的人。身安,是对个人而言;家安,是对家庭而言;国安,是对统治而言。《周易》告诉我们,无论在任何时候,人们都要头脑清醒,必须保持忧患意识,只有这样,才能使个人得以平安,国家也得以保全。
《周易》教导人们在奋进之时仍要保持谨慎自重。《乾》卦九三爻辞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,无咎。”意思是说,君子在日间锐意进取,夜间还磨砺反思、警戒自省。但因人道艰险,所以进取中会有危险,因多有反省,最终不会有祸患。孔子在读到这段话时说:“君子进德修业,忠信所以近德也;修辞立其诚,所以居业也。知至至之,可与几也,知终终之,可与存义也。是故,居上位而不骄,居下位而不忧。故乾乾因时而惕,虽危无咎矣。”孔子的这一段读后感是颇有深意的。他说:“君子在研修事业的时候,以忠信来增进品德,以讲究言辞来表达诚意,从而建立稳固的事业。知道机遇到来,要全身心地去把握;知道灵活应变的终止,要及时终止,保持道义的原则。因此,身居高位的时候不要骄傲,身居低位的时候也不要忧虑,所以可以自强不息的奋进,也要善察时变保持警惕,谨慎自重。这样,即使突然遇到危难,也不会造成不良后果。”
《周易》告诉人们,要经常树立“居安思危”的思想。《屯》卦六三爻辞:“即鹿无虞,惟入于林中。君子几不如舍。往吝。”这是说狩猎之人追鹿到山林附近,鹿已跑入林中,这时候猎人警惕到,追它不如舍弃算了,没有熟悉山林的人当向导,追进去是要吃亏的。《乾·文言》曰:“‘亢’之为言也,知进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德而不知丧,其唯圣人乎!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!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只知进而不知退,只懂得生存而不懂得灭亡,只知所得而不知所失,这大概是愚人吧!知进退存亡之理而不失正道,这大概是圣人吧!这是用阴阳对比的表述方式提供了一个正确的答案,知进退存亡而不失正道,从而居安思危。
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这句至理名言源自儒家经典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其文曰:“人恒过然后能改,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;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,然后知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意思是说,人经常犯错误,然后才能改正;在内心中有困扰,在思想上有阻碍,这样一来才能奋发;人的内心想法在脸上流露出来,从声音中抒发出来,这样以后才被人知晓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敌对国和外患,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,这样,人们就会明白,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,而在安乐的条件下便会衰亡。孟子深谙忧患之理,用忧患意识提醒人们进行自律,用忧患意识来对待人生与成功。

返回列表